求学期间摘得德国红点奖和意大利A设计奖,自主学习五轴联动雕刻机、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等的编程操作流程,毕业后带领工作室参与中国航空工业某型号战斗机飞控系统保军等相关国家重要项目研究……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方向2014届校友王福兵看来,自己从出彩创新到成功创业的成长之路,得益于在校时学校和学院为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打造的好平台。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孙波表示,青岛理工大艺术与设计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源特点,着力打造学生艺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融通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和社会资源平台三个圈层,构建起“两课堂深度融合、校内外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为助力学子梦想起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艺术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获奖作品,小广场上不时举办的各类专业展览,文化长廊两侧风格不一的课堂作业……步入艺术与设计学院,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浓厚的专业氛围和艺术气息。“王伟业老师老兵系列画展”“环境设计手绘展”“‘泥火匠艺、瓷韵风华’陶艺作品展”等有影响力的作品展,不仅成为学院课堂教学的成功展示,更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浸润的重要载体。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第一课堂”。该学院始终致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青岛理工大学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该学院积极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申报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抓手,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发力,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凝聚起向前的共识与力量。学院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掌握“95后”“0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强化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该学院建立起“1+N”的艺术特色教学模式,精心组织开展的“博艺致美”云端展会、“艺·匠”青岛雕塑园展会等教学活动,实现了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柔性耦合,令学生课堂体验深刻,教学成果显著。学院师生先后荣获德国红点奖、意大利A设计奖、韩国仁川国际产品设计竞赛奖、日本大阪国际产品设计奖、山东省城市设计突出成就奖、泰山文艺奖、中国环艺学年奖、中国青年创意·设计精英奖、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艺术类学子的灵感和创意从哪里来?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发挥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提升和思政教育的作用,多措并举引导学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该学院通过开设“艺术+科学”系列学术大讲坛,定期举办传统工具设计观念史等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会,将集思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创作理念和优秀文化带进课堂,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奋力追寻“艺术点亮生活,科技引领未来”的艺术理想;建立“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以赛促思、以思促学,优化竞赛资源配置,创建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全国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泰山设计杯等重大赛事为导向,以学院服装设计大赛、废物利用大赛、写生展、“青小鲤”形象设计大赛、“创新·创意·创作·设计点亮生活”设计大赛等基础赛事为根基的竞赛模式,充分激发了艺术设计产业动力,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升级。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艺术类学子要用专业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秉持这一理念,学院开设了“艺堂好课”思政大讲堂,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等讲解治国理政、人民至上、文化自信、爱国奋斗等主题,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门门课程有思政。课程思政理念在学院也落地生根。在“老师画老兵”的王伟业教授、“做歌唱祖国文艺轻骑兵”的张珊珊老师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主动投身艺术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用脚步丈量祖国、用创造诠释担当的青春誓言:疫情防控期间自发创作200余份原创微视频、宣传画、动画、摄影、征文等作品,用MV《祖国不会忘记》、歌曲《松花江上走来的初心和使命》等作品表达炙热的爱国情,以“艺”战疫,用艺术创作方式激发和传递正能量;近千人次以“艺术实践工作坊”形式,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发挥专业特色,进行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为主题的创意墙绘,参与山东省费县村—北天井汪村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宣传,借助“直播”平台销售营销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特色农产品,为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留守儿童开设绘画、手工、剪纸、舞蹈、音乐等互动小课堂。
如何引入更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是高校在新时代教育供给侧改革课题的应有之义。该学院充分利用校友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院内院外、校内校外、国内国际的协同联动,共谋发展、共绘新篇。
在亚太手工艺文化周精品博览会等国际文化活动中,该学院学子在老师指导下,现场演示手工木作、折扇、藤编、泥塑及核雕等传统工艺。对于参与其中的青年学子而言,这样的活动既开阔了专业视野,又增强了文化自信,获益良多。
近年来,学院加大与国内外艺术类院校的合作力度,先后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意大利佛罗西诺内美术学院等国外知名艺术院校,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在学生交流、科研合作、教师互换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并长期保持密切交流和研讨,在互动共赢中借鉴经验、启迪理念。
“切题”共建、联动“破题”的校地合作,则为该学院青年学子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应用空间。2019年以来,学院先后携手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文化创新基地,联合市北区建立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深化创意资源与市场的融合,实现学院知识溢出及技术辐射与企业的产业平台的效能优化,促进文创产业链的多维互动,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东风吹来满园春,百花齐放育人才。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一系列育人举措,让王福兵等优秀学子不断涌现,并辐射带动着更多学子勇于追梦。毕业后成立“凌云志”设计工作室的王福兵,在忙碌工作的同时,热心于以线上线下方式,与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沟通心得:“我想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将母校教给我的告诉更多的学弟学妹,为母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