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平台官方网站-杏鑫注册(科技)有限公司-杏鑫注册简介_杏鑫注册有限公司-官方网站app下载

于精雕 做精雕10+年专注CNC精雕机生产厂家

免费打样热线:400-830-1117
13829172088

关注杏鑫注册平台官方网站,掌控数控资讯

“天花板”打破后江苏职业教育如何“提质培优”

作者: 杏鑫注册平台官方网站 来源: 杏鑫注册平台官方网站-杏鑫注册(科技)有限公司-杏鑫注册简介_杏鑫注册有限公司-官方网站app下载 发布日期: 2024-07-29
信息摘要:
  南京媒体职教行第一站来到南京商业学校。图为该校学生通过直播助农,在线销售汉中大米、白马镇蓝莓。 本报记者 胡楠 摄 

  南京媒体职教行第一站来到南京商业学校。图为该校学生通过直播助农,在线销售汉中大米、白马镇蓝莓。 本报记者 胡楠 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记者22日从2021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获悉,江苏现有高等职业院校90所,其中包括全国第一所公层次高等职业院校,20所高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首轮建设单位。“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数,教学成果、教材建设获奖数,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金牌数等主要质量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

  12月初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描绘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蓝图,发出扎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如何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哪?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下,职业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处长孟庆杰说,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进程,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智能化改造不可能凭借经验就可以解决,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技术平台和生产流程对综合性学科知识有一定要求,这给职业教育带来拐点向上的发展机遇。”

  孟庆杰说,企业在解决工程创造性技术方面存在人才缺口。“比如,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不少学术成果,但从基础研究到创造性技术这一环,需要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基于理论原型的突破实现工程技术创新。”

  去年开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行业领军企业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共建南工—北京精雕学院,精雕科技集团一次性投入18台价值2249万元的高端数控机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投入价值1300万元的设备,共建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企业大手笔投入,拿出最先进的设备,正是为了和学校一起解决转型升级中的新问题。

  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创新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需求,在工业互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求发展。学校八成专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开设,八成学生服务工业互联网领域,八成实训室与工业企业共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办公室主任赵佩华介绍说,该校成立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设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大楼,与中软国际、中国信通院等知名企业院所共建14家双主体学院,优化和整合企业和学校的相关优质资源,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更好服务工业互联网产业。“到2023年,学校预计将服务1700多家工业互联网企业,获取发明专利将超过260项,科研和社会服务到账预计超过2.5亿元。”

  长期以来,“层次不高”“出口狭窄”等“天花板效应”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输入端”,从根本上制约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明确提出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让高技能人才更有奔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去年,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层次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我省仅有的一所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练飞介绍说,学校于2019年获批本科试点,去年开始本科招生,明年6月首批900名职业本科生即将毕业。在该校2022届本科生专场招聘会上,37家用人单位提供1700多个岗位,平均起薪达9万元。“本科层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还没‘上市’,部分学生已经引起不少企业的强烈兴趣,同时学校近两年本科批次的分数线明显看涨,呈现招生、就业两头升温的态势。”

  “就业飘红”对高职院校来说并非新鲜事。《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课题组调研显示,至2021年8月31日,江苏高等职业院校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1.59%。2021届毕业生月收入4275.16元,比去年增长166.94元。毕业后三年晋升比例为65.69%。

  在“提质培优”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不满足于仅让毕业生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而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乃至“大国工匠”。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就业信息网上,近年来年均都要新增1000多家单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招聘会上一个毕业生面向至少七八个岗位需求。

  “职业本科不是简单地延长学制、增加课时,而是让学生具备在岗位上纵深发展、向大国工匠拓展延伸的意愿和能力。”孟庆杰认为,过去中职、高职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更多的是凭借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职业本科需要让技能人才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工程性能力。比如,初级焊工只能焊接窗户,中级焊工可以焊接容器甚至压力容器,大国工匠级的焊工可以焊接深潜器、航天飞机等高端装备。这不仅需要焊枪拿得好,还需要材料学、力学、机械制造等多领域系统化知识储备,掌握整个技术链、工程链的知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9名全国技术能手、18名江苏省技术能手中20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5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他们可以在工程技术实现的过程中,从原理上拿出更完美解决方案。”

  技术技能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职业教育亟须向更高水平迈进。“面对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重复性的熟练体力和脑力工作不断被智能机器所替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通识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类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可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李畅建议,高职院校在“融合”上下功夫,开放办学,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做好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曹国红表示,站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风口”,该院与南京地铁联合成立全国首个“地铁学院”,与长三角城市地铁企业共同组建地铁学院理事会,校企联合建设智慧高铁教学站场,运输专业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动车组检修专业建设13个虚拟仿真系统,对于采用“虚拟仿真教学”等职业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教师绩点计算上浮20%-50%。

  孟庆杰告诉记者,过去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用昨天的知识教授今天的孩子解决明天的问题”的困境,现在每个校企合作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都有双方共同组建的“校企混编师资”项目研发团队和课程开发团队,在项目共同研发中,老师也能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双方根据岗位能力模块,开发模块化活页式教材和实践操作手册,将企业最新的技术问题和成果转化为鲜活的课堂教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类教育,职业教育要“焊接”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缝隙”。江苏高等职业院校密切关注“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需要,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专业布局。比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增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停招应用法语等5个专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全校原有的30多个专业按技术领域和服务组成工业网络与安全、软件技术、精益管理等7个专业群。“2021年,江苏高职院校实现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0亿元,发挥着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畅表示。

  “据202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报告,江苏职业教育规模吻合度87.67%,三次产业吻合度较高。”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副主任臧志军提醒,各层次职业教育都存在专业集中度较高、专业重复建设、不合理布局现象。“建议出台全省、各市的专业结构调整指南,围绕我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优势产业链及现代服务业等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跟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工作意见,明确“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继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后,这一新规无疑又给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添一枚重磅砝码,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但含金量不能仅停留在一张学位证书上,我们应思考如何牢牢把握住这一新机遇,进一步让职业教育提档升级,阔步迈向“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目标。

  职教升级,学校要厘清思路,紧抓开展学位授予工作改革的时机,同步对学科设置、教学内容、传授方式、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升级,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效果和内涵,培养出更契合就业市场需求、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比如,根据需求梳理所设专业,瞄准就业市场提高培养的针对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数据分析岗位持续热门,一些职业院校迅速设立相关专业,其毕业生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职教升级,学生要珍视机会,正确认识被授予“学士学位”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自身能力才是根本。要紧跟学校教学升级的步伐,更加踏实勤奋地学习,利用好职业教育的特色,掌握好相关专业本领。毕业时,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再配上学位,必然在就业市场上掌握更多主动。

  职教升级,用人单位要一视同仁,在招聘时把职业院校的学士等同于普通高校的学士,不设置隐形门槛,真正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发出的学位证书实现“价值等同”。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授予职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意义便消减大半,本次新规对职业教育的推动也成了纸上谈兵。

  相比起其他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更大。推进职教升级,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一起同向发力。本次新规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起点,多方同频共振,必将让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和成才之路越来越宽,让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推荐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400-830-1117
13829172084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