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深入阐述了我们党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和丰富内容,为我们深刻认识什么是真实的民主提供了科学指导。
西方民主的源流主要来自西方古代政治思想所描述的“人民的权利”或“人民的统治”。但事实上,西方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类政体,本质上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制和议会制的确立,更使少数人的统治穿上合法的外衣固化下来。
从代议政治来看。现行的西方民主制度已经发生显著“变异”。究其原因,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支配雇佣劳动、掌握国家政权、控制意识形态、保障资本利益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天然属性,资产阶级政党对政权的主导,使“全体”或“大多数人”的权力实际上被资产阶级政党所代表的少数人攫取,以致议会民主只留其“巢”不见其“鹊”,在实践中更是演变为政党之间对权力的竞争和利益的争夺,民众权利难以真实体现,社会矛盾难以有效化解,国家利益难以切实保障。尽管人们对西方民主的弊端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继续采取“以形式掩饰内容、以包装渲染产品”的做法来维护这种制度。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从选举政治来看。西方民主标榜竞争性选举,将“一人一票”的所谓“自由选举”作为西方民主的重要标杆大肆宣扬。事实上,西方选举制度在资本的操纵下已经变成了一种“烧钱游戏”,选举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在选举过程中,资本极尽所能掌控话语权,操控舆论进而“引导”选民。选民的实际权利就是按照一定周期参加一次投票。无论哪个人赢得选举,无论哪个政党胜出,胜利者永远是资本本身,不可能代表民众的真实意愿和切身利益。所谓轮流执政,不过是权力从资本的左手转到右手的政治“魔术”。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不是靠把政权经常保存在同样一些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选举之后,选民不再被关注,选出的代理人如何决策,很难被有效监督。即便是当选领导人兑现竞选承诺,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以财政赤字或发行国债等来寅吃卯粮,用民众长远利益兑现眼前利益。随着选举政治单一模式的固化演进,其弊端日益凸显。除选举费用不断攀升、社会财富大量浪费外,选民参与选举的热情也不断下降。以美国为例,2000—2020年间的6次换届选举,总统大选投票率仅为50%—66.8%,如果以70%的投票率和55%的得票率进行计算,胜选者实际支持率不到40%。而市(州)选举投票率20%—30%并不稀奇,达拉斯市于2015年曾创下6%的最低纪录。这与西方社会所渲染的“全体”、“大多数人”的民主相去甚远。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暴力突破安保,闯入国会大厦。参众两院认证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的联席会议被迫中断,主持会议的时任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同数百名议员们惊慌撤离或躲藏,约140名警察受伤。图为2023年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外,一名前国会警察遗孀在纪念“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纪念仪式上流泪。新华社记者 刘杰/摄
从政党政治来看。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伴随议会制民主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服务于选举的产物。西方政党内部组织关系松散,政令执行力度有限。政党之间博弈,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政党都是力图通过竞选获胜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当一个政党以赢得选举为首要目的时,其所谓主张、方针、政策便只能围绕选举的输赢去设计与谋划,在选举过程中把承诺当诱饵,争取选民支持。两党或多党竞争,一党的执政以其他党的在野为前提,使党派之间不遗余力相互诋毁、相互掣肘,为了否定而否定,以至于逐渐演变为非理性的“否决政治”。政党为各自集团的利益而互相争斗牵制形成了僵局,整个国家得不到亟须的良好治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都被政治角逐和短期行为所摒弃,无法得到线年初发生的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以及2023年1月上演的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难产”风波,就是西方政党政治极端化演变的典型事例。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民主这一人类社会新的民主形式走上历史舞台。这种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与历史上任何其他民主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吸收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汲取辛亥革命后效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最终失败的教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民主实现方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2022年11月18日,江苏省镇江市开展“五级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分别走进全市各地的村和社区接待选民,面对面听取群众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助力经济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图为当日人大代表在镇江市和平路街道新金江社区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人民图片 石玉成/摄
从本质特征来看。中国的性质,决定了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百年奋斗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是中国人民选择党、信任党、热爱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来没有任何实质民主权利的劳苦大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制度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了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为中国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提供了全方位法律保障。
从制度设计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联动、循环反馈、民主集中的运行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和代表议案、代表视察、调查报告等形式,行使国家权力。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的选举制度,遵循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继承了中华民族“选贤任能”的文化传统,强调被选者的政治修养、从政经历、工作能力、敬业表现和道德品性等内在综合素质,进而达到选出好人、能人的目的。
协商民主主要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体现。协商民主旨在通过沟通、交流、对话、讨论、建议等方式,扩大人民参与,听取意见,达成共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强决策的前瞻性战略性。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搭建的各种征询意见和表达诉求的平台,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建议,很多意见建议在国家法律制定与修改、政策调整与完善、社会治理与纠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类政党关系史上的一大创举。中国与各派不是竞争关系,不是“在朝”、“在野”的关系,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强大的社会合力。“有事好商量”——在国家重大发展问题和基本方针决策前和决策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反复沟通和协商;参政党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种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促使各个政党在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正效应,有效避免了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非理性博弈弊端,有利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有效落实和稳定运行。
从实践效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人民既是民主的参与者,也是民主的受益者,权利义务高度统一,智慧力量极大迸发。人民民主的高质量,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的民主,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的民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民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效保障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效维护了中国人民的福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展现,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中国的民主,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充分调动起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中国之治的“密码”,是中国民主的力量。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图为2022年7月2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龙溪村的议事公园内,田园议事会成员开展讨论协商。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从创新发展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强调社会主义民主不仅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吸收直接民主、间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等人类民主文明成果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起来的,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全” 的民主主体参与、“全”的参与内容、“全”的覆盖范围和“全”的民主流程,而且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闭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保障,是结构科学、覆盖全面、流程合理、运行高效、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