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
2017年4月1日,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7年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狠抓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本版推出报道,看开局之年协同发展如何继续砥砺奋进、取得新进展。
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塔吊林立、热火朝天。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启动区和起步区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容东片区900多栋安置住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白洋淀淀区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Ⅳ类,逐步恢复碧波万顷的美丽风光……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选择,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单位顾全大局、携手逐梦,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硕果累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我们位于廊坊的新厂房投入使用,集团随即迎来爆发增长,7年来产量和订单量都翻番!”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裁吴爱军说。
廊坊精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代表性项目。2011年,集团遭遇发展瓶颈:位于北京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的总部用地紧张。距总部车程仅1个多小时的廊坊,进入企业管理层视野。
“生产空间足够大,土地成本也比北京低不少。”吴爱军说,企业将数控机床的整机制造基地搬到廊坊。北京总部则“轻装上阵”,高速加工中心已具备“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能力。天津则设立精密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预计2022年底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企业北京研发、津冀制造的产业布局越发清晰,前景也越发广阔。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的“棋眼”。一招活,则全盘活。7年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约1000个。
功能疏解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等领域“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在产业疏解承接过程中,京津冀区域协作水平正持续提升。”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李文红说。
“我们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川说,他也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14年7月,天津东丽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联合打造集协同创新、产业孵化、成果转化服务为一体的科技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
如今,清华天津高端院的科研及产业化成果已涵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微纳制造与节能环保、生医机械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四大领域,累计签订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总额超7亿元,被授权专利139项。
“校地合作,可实现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应用场景的有效衔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东丽区副区长李光华说。
高端院三四十公里外,2016年成立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现已累计注册企业2000多家,形成智能科技产业集群。在南开区,闲置多年的老国有企业“东方商业大厦”被北京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改建为中关村e谷(南开)创想世界,入驻的80余家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中,1/3来自北京。“接下来,天津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北京科技成果在津转化和产业化,携手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说。
坚持新发展理念,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原因之一。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区位优势显著,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综合实力较强,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7年来,加快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完成股权结构调整,京张高铁、京沈高铁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京津冀机场群和港口群协同联动建设深入推进。
产业升级转移扎实推进。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投产以来累计产销整车超50万辆,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共吸引95家北京医药企业签约落户,北京大数据产业链部分环节加快向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集聚。
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李文红表示,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已在天津、河北设立8800余家分支机构,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410亿元,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4年的8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47亿元,科技创新链加快形成。
“昨晚睡得好吧?”“戴奶奶,降温了,注意添衣。”每天早晚,护士、保洁员都会问候戴百祺。这位90岁的北京老人,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经8年,“独居老人就怕出事没人知道,住在这里不用担心。”
养护中心看上去颇像花园式小区,房间内设施完备,超市、食堂、理发店配置齐全。“说是在河北,其实跟北京通州就隔了一条河。”戴百祺最满意的,还是养护中心配有的一家三甲医院——燕达医院。这家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等大医院有合作,北京专家会上门出诊。“我想要的这里都有,吃完早饭就和老姐妹一起唱歌,很舒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交通等公共服务逐步对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一期230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入住老人大多来自北京。2017年1月,北京医保可在燕达医院直接结算,率先开启京冀医保跨省域结算。
不仅北京居民在河北养老方便,河北居民到京津两地就医也方便。截至目前,河北省省本级和13个市群众就医时,可持社保卡在北京23家、天津62家试点医疗机构进行个人账户、普通门诊统筹(根据参保地政策)直接结算。京津冀等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43个、互认医疗机构近500家。
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教育合作逐步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深入推进,优质课程共享平台、开放优势科研资源等重点合作任务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互派培养项目深入实施,河北省累计上千名骨干校长教师到京津优质学校跟岗培训。
对口帮扶深入推进。京津19个区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等28个县(区)实施帮扶项目757个,帮助8.1万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加快完善功能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研究制定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配套支持政策,增强雄安新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的吸引力;创新雄安新区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成长成才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在雄安新区落地扎根。
此外,协同推进交通、生态、能源、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久久为功,加倍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取得新突破和实实在在的更大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1日 02 版)(责编:郝江震、白宇)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孙阳)近年来,国内设计咨询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境外工程设计咨询项目,带动技术、标准、装备和管理“走出去”,成为对外投资合作新亮点。当前,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加快,对外设计咨询行业迎来新的机遇。…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乔雪峰)记者从华北空管局获悉,2021年端午小长假期间,首都、大兴两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共计5370架次。其中,首都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3000架次,日均进出港航班1000架次,大兴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2370架次,日均进出港航班790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