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继续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心头大事”来办。要用制度和技术的办法,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
过去一年,政府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方面,出台了哪些实在的利好政策?一起来看——
提升登记便利度。推行当场办、一次办、限时办、网上办、异地可办。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符合法定要求的应予当场登记;不能当场登记的,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电子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市场主体未发生或已清偿债权债务、职工工资、社保费用、应缴税款等,书面承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按规定公示的,可按简易程序办理注销,其中个体工商户无需公示。
将一般情形商标注册周期由8个月压缩至7个月,将高价值专利申请审查周期压缩至13.8个月。
推进专利优先审查和质押登记电子申请全程网办,推行商标电子注册证和专利电子证书,明显压缩发明专利和电子申请的商标变更续展审查周期。
明确行政备案材料、程序,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涉企事项网上办理,简化优化商事服务流程,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降度易成本。
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
为中小微企业开设公证“绿色通道”,对扩大融资、等事项实行“一对一”服务。强化监管。整治公证违规收费和“门难进、事难办、态度差”等问题,依法查处公证造假,惩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推进7类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
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在发放实体证照同时,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等,便利企业网上办事。精简银行开户程序,压缩开户时间。推进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年报“多报合一”。
更多试点改革举措,点击这里了解→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
扩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地区覆盖面,2022年实现全国每个县都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有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2022年底前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自2021年9月1日起,公安部等部门推行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石家庄等218个城市已顺利实施。二手车交易登记由转出地、转入地“两地跑”变为转入地“一地办”,车辆档案由“两地往返转”变为“网上信息转”,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体验。
残疾人证办理不再受户籍地限制,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事项实行“跨省通办”。
全国范围已实现工作调动、大中专录取学生、大中专学生毕业、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等5项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
精简公证证明材料,2021年底前普遍实行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
电子驾驶证2021年12月10日起在全国全面推行。此前,驾驶证电子化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200个城市。2021年,8000多万名驾驶人领取了电子驾驶证,实现手机在线“亮证”。电子驾驶证通过全国“交管12123”App发放,与纸质驾驶证同等效力,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021年9月1日开始,交通事故网上查询改革措施在河北等14个省份正式推行。
各地区设立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并在地方接听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一个号码服务,各地区归并后的热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语音呼叫号码为“12345”,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逐步建立12345热线等紧急热线和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
推广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实现95128约车服务电线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开通电话叫车服务,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合理配置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提供引导。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商业银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